你是不是每次逛酒會總會遇見一些不認識的葡萄酒,看著一張張ps美顏后的宣傳圖冊,除了能看出來產區、葡萄酒品種、樹齡和年產量以外,就是酒莊一鍵美圖后的酒評。
葡萄酒終究是農產品,收成多少葡萄、能釀出多少葡萄酒,都是可以算得出來;問題是,能從葡萄產量推測酒莊的葡萄酒品質嗎?答案是可以的!
年份的好壞,最直接影響的就是酒莊葡萄酒產量
葡萄的產量當然與年份相關,若當年氣候或天氣不佳,能用來釀酒的葡萄自然會減少很多,標示在官網或酒標背標的產量就會下降。但就算是好年份,酒莊也不可能有多少生產多少,反而會更精心挑選,維持正牌酒的品質與產量,把品質不錯、但無法擠入決賽的葡萄做成副牌酒。

從酒莊葡萄產量推論年份與品質
從另外角度看,也可以從酒莊每公頃生產的葡萄量,推測酒莊可能是怎樣的類型。一般而言,若該酒莊每公頃生產的葡萄酒量小,可能代表酒莊有刻意減少葡萄數量,讓葡萄藤專心培育剩下的葡萄,葡萄的糖度、花青素或是各種風味物質質量可能較高。
若該酒莊(或該酒款)每公頃產出的葡萄酒量大,可能代表酒莊專門生產平價餐酒,需要較大量的葡萄汁,品質不需要提升到這么高。
那怎樣的標淮才叫量大、量小呢?一般而言,每1公頃葡萄園,生產3000~5400瓶左右的葡萄酒(約250~450箱),算是正常范圍。如全球最貴的酒莊DRC,1.8公頃平均年產量約5000瓶,平均每公頃2777瓶。
若是大量生產的酒莊,大約1公頃可以沖到7200瓶,甚至以上都不足為奇。
若是摘取質優、刻意剪枝的酒莊,每公頃生產的葡萄酒可能會降到1440瓶左右(約120箱)。如勃艮第名莊、采用自然動力法的Leroy,每公頃約生產2000瓶,有些年份甚至只有1200瓶;波爾多五大酒莊中的拉菲,葡萄園達112公頃,年產量約1.6萬箱,是五大酒莊中產量最大者,但換算下來平均每公頃僅1714瓶。
當然啦,上述并非精確的區間,只是幫助大家未來看到有關產量的描述時,能夠快速的對酒莊的風格,或是當年度年份好壞,能有個概略的圖像。
總結來說:
每公頃可生產的葡萄酒,是可以推算出來的
每公頃葡萄酒產量,可推論出年份或酒莊風格的輪廓
葡萄酒產量(公頃/瓶):1440(質精風格)>3000~5400(正常范圍)>7200(大產量酒莊)